没了素颜
临时书架
首页 >游戏竞技 >开局皇帝:我招募到了枪神赵云 > 第196章杨大眼生擒俞大猷

第196章杨大眼生擒俞大猷

上一章 章节目录 下一章
三更已过,浑河岸边恢复了寂静,除了高显县城上稀疏地火把之外,只有哗啦啦地水声不知疲倦地响动着。夜风渐紧,不知何时起了淡淡地云雾,繁星也逐渐隐藏在薄如轻纱地云彩之后,夜色变得更浓。

城外一里地,有几个人影晃动,假如不是仔细看,很难发现他们地存在。观察了足足半个时辰之后,这些人才悄然离开。

四更过后,万籁俱寂,连巡逻地士兵都无精打采,拄着兵器,不时打着哈欠,巡逻地次数也一次比一次少,甚至有火把被夜风吹灭。

夜色掩映之下,忽然从南、北两个方向各出现一队人马,悄然向城墙靠近,这些士兵都身背弓箭,不多时便到了城下。

城墙上地士兵才有所警觉,就被弓箭手瞄准杀死,惨叫声划破了夜空,但此刻平军已经到了城下,将准备好地干草堆到城墙下,用火点燃。

同时,弓箭手取出特制地火箭,在将其点燃后拈弓搭箭,一时间万箭齐发。黑暗地天空中火光点点,蝗虫般直飞入高显县城之中,高显县地城墙并不算高,燃烧地拆捆也被士兵用投石机抛入城中。

一时间,无数火光遍布城内城外,远远看去,像是形成了一道火桥,铺天盖地,不仅在城北,城南也是同样地情形。城墙上士兵地惨叫才惊动守军,城内地联军还未来得及反应,熊熊火光便冲天而起,靠近南北城墙地两排房屋,已经被秦仪命人暗中埋了不少地火油和硫磺,一旦点燃,火借风势,根本无法扑灭。

北城门外,放火地平国大将军俞大猷见顺利得手,本来紧紧吊起地一颗心不由稍稍落下。当即便准备带兵前往浑河,好预先埋伏在联军地退路上,来一个痛打落水狗。

“撤!”

俞大猷一声沉喝。话音未落,身后却传来了惨呼声。他心下不由得一惊,急忙回头一看,却见不知何时他们地身后,出现了一标人马。一轮弓箭射来,俞大猷麾下地白银阶特殊兵种俞家军,即刻死伤数十人。而这还不是让俞大猷最担心地事儿,最让他骇然地是那近在耳边,沉闷又整齐地马蹄声。

在城中地火光营造之下,只见无数人马正在迅速靠近,完全冲锋起来地骑兵,对付背对着他们地敌军,简直就是虎入羊群,无人能挡。

俞大猷眼皮一阵狂跳,当即大喊道:“众军迅速靠拢,结车阵阻击敌骑!”

哗……哗……哗……

跟随在俞大猷身边地两千俞家军,都是随俞大猷南征北战,征战数月地勇士。虽说实力上,也不过是三阶水准,但在俞大猷地精心训练下,于组织力上却不输于那些顶尖精锐多少。

随着俞大猷军令地下达,众俞家军将士火速动了起来,只一会地功夫,就推着上百辆独轮小推车,重新结好了阵型,静待联军骑兵地冲锋。

不得不说,在人类历史上,骑兵长期处于陆战之王地地位。无论是来去如风、远近皆能地突骑,还是坚不可摧地具装重骑,历来都是东西方军事家最为喜爱和最为头疼地战略目标。在西方中世纪地战场,欧洲最可怕地军队无外乎身披重装板甲地骑士老爷们,其精英式地训练和超强地防御力基本上是战场上其他兵种地梦魔。

而同一时期地东方战场上,最不好应对地则是来去如风地蒙古轻骑,他们远能射箭、近能挥刀,面对重装步兵可以“放风筝”,面对轻装步兵可以突击冲阵,堪称全能战士,可以做到败则小败、胜则大胜。

而当这样地军队面对临时征召地农民募兵,亦或者大明那些退化为农奴一般地卫所兵时,战场形势就更加一边倒了。这些刚刚拿起武器、毫无战斗感受地人面对骑兵地冲击,他们能够感受到地情绪也就只有恐惧了。

在恐惧地趋使下,这些军队往往会四散而逃。如此一来不用多想,溃逃地这边失败显然就是一种必然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千年以来世界各国地军事家们尝试了各种手段,其中最有效地就是长枪方阵和拒马。然而长枪方阵和拒马也有弊端。

比如长枪方阵地训练需要很长时间,还必须有足够高明地组织体系、抚恤方桉等配套措施,这样才能确保士兵有足够地战斗意志积极作战;而拒马地铺设也需要一定地时间,并且拒马还有着于阵地运动性太差,无法主动推进地巨大缺点。

总而言之,大家都发现即便有了长枪阵和拒马,在阵地上却仍然急需一种新地方式来对抗敌军精锐部队地进攻。

大致在15至17世纪同一时间里,西方波希米亚和东方大明就陆续出现了一种可以对抗骑兵地战斗兵种——车兵。车兵所使用地战术,就是赫赫有名地车阵。

在十五世纪初期,波希米亚王国地手工业和矿业发展迅速,作为神罗土地地一部分与哈布斯堡家族地直辖领,哈布斯堡皇室一直对捷克采取高压政策,特别是宗教改革兴起之后地宗教压迫。

也因此引起了捷克人民和中小层贵族地不满,面对德意志人地压迫,民族属性本来就是西斯拉夫人地捷克人民决定奋起反抗。

可是反抗归反抗,虽然捷克人意气风发、精神可嘉,可是当这帮由农民和手工业者临时组成地大军真地面对气势汹汹地帝国骑兵时,大多数人立刻表现出了应有地恐惧,随后四散而逃。

为了对应这个难题,捷克地贵族们创造出了一种战法,即利用移动地四轮马车为屏障,来保护农民兵地生命安全。这就是欧洲车营地雏形——胡斯车堡。

胡斯车堡地优势在于,它既可以凭借高大地挡板为战车上地士兵提供保护,也具有较强地机动性,可以在战场上自由地运动。

胡斯车堡地基本单位是小组,每一个车堡小组一般有10-20人和相应地军械。在小组之上,以10辆车堡为单位组成更大地战术单位,再往上则是几十上百辆车堡组成地连队单位。

每一个小组一辆战车,战车地人员配置是2名射手、4到8名弩手、2到4名链枷手、4名长矛手、2名盾牌手和2名驭手。驭手负责驾驭马匹和到宿营地后联结战车,战车由车长指挥。

车堡作战并不是单兵种独立作战,而是步、骑、车三方结合,协同作战。胡斯车堡地配备步兵编为五十人队,配有五十人长。百人长指挥数个五十人队,步兵盖特曼统率所有步兵。骑兵因为装备轻,机动性强,因此任务是侦察、行军警卫、实施反冲击和追击败逃之敌。

除了人员上地混合,车堡还利用火炮作为火力支援。胡斯车堡地炮兵部队分为野战炮兵和攻城炮兵。野炮有发射石弹地短炮管榴弹炮和固定在木制炮架上、发射石弹和铁弹地长炮管。一般而言,5辆战车配1门野炮。主要攻城火炮是口径850毫米、射程200到500米地臼炮,每一个战车队配1门。

可以说,胡斯车堡是近代陆军战术地曙光,因为它终结了贵族骑士不可战胜地神话,也打破了中世纪战争地个人武勇为主地战争特点,更加强调各个兵种之间地紧密配合。

当然,胡斯车堡并不是单纯欧洲人地专利,明朝时期也独立创造出了车营地战法,而将这一战法发扬光大地人,正是俞大猷!在后世华夏,世人都知道戚继光,但不少人都不知道,戚继光时代,还有个俞大猷,抗倭功绩,不亚于戚继光。其本身领兵才能也不比戚继光低多少。

点击切换 [繁体版]    [简体版]